找到相关内容305篇,用时9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祖图像与坛经版本

    ,碑身刻金刚经文,碑阴额首为线刻佛说法图,碑身刻了14六祖坛经”经文,自首童子引至偈前礼拜……”起,第四曰:   言惠能偈曰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   末行曰: ...的意涵。 第三种交通工具即捷运,载运人数众多,快速、便捷,是为大乘,了悟经中的意涵后,能依法修行,便能蒙受法益。而大乘之上,尚有万法尽通,万俱备,一切不离,但离法相,作无所得”的最上乘。虽然封面图...

    陈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0050145.html
  • 具有中国特点的禅宗

    入”并重,把对宗教理论的悟解同大乘禅学的实践结合起来。理入”是凭借四卷本《楞伽经》的启示去悟入自觉圣智的内证,深信一切众生同一真如本性,只因客尘所蔽,不能显了,应舍伪存真,修习专注一境,观心如壁之观法,无自无他,凡圣等一,坚住不移,遣荡一切差别相,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,寂然无为。入”即根据这个道理发起行动,进行修禅,泯冤亲爱憎等苦乐得失,无所愿乐,无所贪求,安心无为,任运与法性之理相称而(...

    刘保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2865449.html
  • 不可轻易报道往生

    如何呢,岂不又入于轮回?如果生前持佛法,则更能促进对净土之深信切愿,不仅可往生,且品位也不会太低。不可轻易报道往生之事,我恩师郑颂英生前曾写有《论往生》一文,他指出:也必须具足信、愿、净土”三要...多搜集然后编成。但当我考查了一些所谓已往生”的事例后,见其中大都只以去世时亲人或道友所见一些光影或闻见异香、肢体柔软等现象作为往生根据,而其本人并没有坚定往生之信愿,且生前持又很凡俗,这怎能作为...

    陈士东

    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33637728.html
  • 当代人本和谐的佛陀教化

    佛陀要求六度”,则充分体现了人本和谐的基本精神。  这六度”包括以下内容:  一、 不留行迹的布施;  二、 快乐的持戒;  三、 感恩的忍辱;  四、 皆大欢喜的精进;  五、 利益众生的禅定...厄难度人,叫无畏布施”。举例说,那些见义勇为,救人于水火之中的人,的就是无畏布施”。做了好事又不留名,故称之为不留行迹的布施”。  对快乐的持戒”这一条,有的人就有误解以为持戒应该是件令人苦恼...

    寂空圣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1340187.html
  • 至诚至真菩萨

    至诚至真菩萨  文/见旆法师   立身处世之根本  不妄,谓之真”;言行符合,真实无伪,谓之诚”。真诚,是立身待人之根本,君子德行之首要。《大学》曰: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”... 除了慈悲,更须般若大智慧来导引正确方向,方不负这念悲悯之真诚心。若只知真诚而无正知见,则落入相对的好善厌恶境界中,得不到究竟解脱。菩萨行履,以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六波罗蜜”,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...

    见旆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246493.html
  • 作众生的牛马 不作牛马的心

    广集福慧资粮。感恩一切众生──累劫父母的辛劳养育,让自己今生得以善根现前、因缘具足,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”的菩萨道。唯有以坚定不移的长远心,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;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。”不仅全年无休,...作众生的牛马 不作牛马的心  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认法师  不畏辛劳菩萨  修行,是一条回家的路。或许一路上风光旎旖,让我们不由地停下脚步,乐在其中;也或许一路的崎岖泥泞,让我们...

    见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047555.html
  •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

    核心与精髓。人因心不空”而破戒;因心不空”没有禅定;因心不空”而没有智慧。 佛陀有空心”,空心”正是佛陀的特性;法”也是空”——解空”、空”、证空”,究竟空”,即:僧伽是随佛...不再重视那原是他们应该去解、去空相应法”时,原始佛教的本质就可说已经完全消失,除了后代第子所说新的内容,没有留下什么,那就像鼓的遭遇一样。请去读读看!想一想!佛陀叮咛我们要宣扬无执无著”的微妙法...

    佛史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1753706.html
  • 寺院管理——佛法住世的生命力

    领导中心,以长老为教授师来教育后学;   3.托钵行乞、和合共住;不蓄私财、物品共用;   4.六和僧团,和乐清净;见和同解、戒和同修、利和同均、意和同悦、口和无诤、身和同住”六和敬共住; ...。   7.德行统一性:寺院管理者必须以德服人,德行统一是知与的统一,学与证的统一。要求管理者有学有证,言传身教,戒学精严,学养并重。   8.教化传播性:寺院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弘扬佛法,是一项...

    宽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95857863.html
  • 大智度论札记(12)

    ,郎无自性:若法无自性,印是空无法。  二八七  世谛,第一义谛,无异也。何以故?世谛如”,郎是第一义如。凡夫虽亦有如,因缘未发故,不能利益泉生,不能如”至萨婆若故。  二八八  住十善道,能...大智度论札记(12)  柳絮  二六五  若菩萨能观色等诸法空无所有,转诸著心”,故于佛道中不转”。色等法和合因缘生,菩萨知足有为过罪故,不应此中住。诸法空故,能转著心;转著心故,名不转”。 ...

    柳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4264185.html
  • 中观口诀

    位(见《大乘庄严经论·教授品》)。依《辨法法性论》(Dharmadharmatavibhanga)之建立,此则为四正加”之所摄,分别为有得加”、无得加”、有得无得加”及无得有得加”;於中观的系统,此即为四重缘起”的观修。若深入而言,缘起四重义的现证,实即修习弥勒瑜伽四正加”所依之抉择见;依业因缘起”抉择,行者修习有得加”,悟入一切外境皆非实有;复依相依缘起”抉择...

    阿底峡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5367594.html